337调查站

现代新编药性歌括四百味哪个版本最好

作者:337调查站2023-12-17 12:15:57

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的内容简介

《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》(第6版)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。《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》(第6版)是学习中药的启蒙读物,它以四言韵语文体,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、功能、主治。内容简明扼要,读之朗朗上口,便于诵读记忆。

中药速记口诀

给你介绍一本速记中医药性的好书《谐趣药性赋》 本书是继《药性赋》,《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》之后的一本歌诀体裁中药药性速记书册。它适应时代迅速发展的要求,使药性的速记又上升一个台阶。 本书特点是“快”,“准”二字。【快】是记得快,本书的《谐趣药性歌》可让您在数日内,记牢600味中药的药性。【准】是记得准确。对每味药的四气(寒、热、温、平),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, 酸苦、酸甘、酸辛、酸咸、苦甘、苦辛、苦咸、甘辛、甘咸 ), 归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、肝心、肝脾、肝肺、肝肾、心脾、心肺、心肾、 肺脾、肺肾、 肝心脾、肝心肺、肝心肾、肝脾肺、肝脾肾、 肝肺肾、心脾肺、心脾肾、心肺肾、 脾肺肾、 及

四百味药性歌诀是什么?

001、人参味甘,大补元气,止渴生津,调营养卫。


002、黄芪性温,收汗固表,托疮生肌,气虚莫少。


003、白术甘温,健脾强胃,止泻除湿,兼祛痰痞。


004、茯苓味淡,渗湿利窍,白化痰涎,赤通水道。


005、甘草甘温,调和诸药,炙则温中,生则泻火。


006、白芍酸寒,能收能补,泻痢腹痛,虚寒勿与。


007、赤芍酸寒,能泻能散,破血通经,产后勿犯。


008、生地微寒,能消湿热,骨蒸烦劳,兼消破血。


009、熟地微温,滋肾补血,益髓填精,乌须黑发。


010、麦门甘寒,解渴祛烦,补心清肺,虚热自安。


011、天门甘寒,肺痿肺痈,消痰止嗽,喘热有功。


012、黄连味苦,泻心除痞,清热明眸,厚肠止痢。


013、黄芩苦寒,枯泻肺火,子清大肠,湿热皆可。


014、黄柏苦寒,降火滋阴,骨蒸湿热,下血堪任。


015、栀子性寒,解郁除烦,吐衄胃热,火降小便。


016、连翘苦寒,能消痈毒,气聚血凝,湿热堪逐。


017、石膏大寒,滑能利窍,解渴除烦,湿热可疗。


018、贝母微寒,止嗽化痰,肺痈肺痿,开郁除烦。


019、大黄苦寒,实热积聚,祛痰润燥,疏通便秘。


020、柴胡味苦,能泻肝火,寒热往来,疟疾均可。


021、前胡微寒,宁嗽化痰,寒热头痛,痞闷能安。


022、升麻性寒,清胃解毒,升提下陷,牙痛可逐。


023、桔梗味苦,疗咽肿痛,载药上升,开胸利壅。


024、紫苏叶辛,风寒发表,梗下诸气,消除胀满。


025、麻黄味辛,解表出汗,身热头痛,风寒发散。


026、葛根味苦,祛风发散,温疟往来,止渴解酒。


027、薄荷味辛,最清头目,祛风化痰,骨蒸宜服。


028、防风甘温,能除头晕,骨节痹痛,诸风口噤。


029、荆芥味辛,能清头目,表汗祛风,治疮消淤。


030、细辛辛温,少阴头痛,利窍通关,风湿皆用。


031、羌活微温,祛风除湿,身痛头痛,疏筋活血。


032、独活甘苦,颈项难舒,两足湿痹,诸风能除。


033、知母味苦,热可能除,骨蒸有汗,痰嗽皆舒。


034、白芷辛温,阳明头痛,风热瘙痒,排脓通用。


035、藁本气温,除头巅顶,寒湿可去,风邪可屏。


036、香附味甘,快气开郁,止痛调经,更消宿食。


037、乌药辛温,心腹胀痛,小便滑数,顺气通用。


038、枳实味苦,消食除痞,破积化痰,冲墙倒壁。


039、枳壳微温,快气宽肠,胸中气结,胀满堪尝。


040、白蔻辛温,能去瘴翳,益气调元,止呕和胃。


041、青皮苦寒,能攻气滞,削坚平肝,安胃下食。


042、陈皮甘温,顺气宽膈,留白和胃,消痰去白。


043、苍术甘温,健脾燥湿,发汗宽中,更去瘴翳。


044、厚朴苦温,消胀泄满,痰气下利,其功不缓。


045、南星性热,能治风痰,破伤强直,峰搐自安。


046、半夏味辛,健脾燥湿,痰厥头痛,嗽呕堪入。


047、藿香辛温,能止呕吐,发散风寒,霍乱为主。


048、槟榔味辛,破气杀虫,祛痰逐水,专除后重。


049、腹皮微温,能下膈气,安胃健脾,浮肿消去。


050、香薷味辛,伤暑便涩,霍乱水肿,除烦解热。


051、猪苓味淡,利水通淋,消肿除湿,多服损肾。


052、扁豆微凉,转筋吐泻,下气和中,酒毒能化。


053、泽泻苦寒,消肿止渴,除湿通淋,阴汗自遏。


054、木通性寒,小肠热闭,利窍通经,最能导滞。


055、车前子寒,溺涩眼赤,小便能通,大便能安。


056、地骨皮寒,解肌退热,有汗骨蒸,强阴凉血。


057、木瓜味酸,湿肿脚气,霍乱转筋,足膝无力。


058、威灵苦温,腰膝冷痛,消痰痃癖,风湿皆用。


059、牡丹苦寒,破血通经,血分有热,无汗骨蒸。


060、玄参苦寒,清无根火,消肿骨蒸,补肾亦可。


061、沙参味苦,消肿提脓,补肝益肺,退热除风。


062、丹参味苦,破积调经,生新去恶,祛除带崩。


063、苦参味苦,痈肿疮疥,下血肠风,眉脱赤癞。


064、龙胆苦寒,疗眼赤痛,下焦湿肿,肝经热烦。


065、五加皮寒,祛痛风痹,健步坚筋,益精止沥。


066、防己气寒,风湿脚痛,热积膀胱,消痈散肿。


067、地榆沉寒,血热堪用,血痢带崩,金疮止痛。


068、茯苓补心,善镇惊悸,恍惚健忘,兼除恚怒。


069、远志气温,能驱惊悸,安神镇心,令人多记。


070、酸枣味酸,敛汗驱烦,多眠用生,不眠用炒。


071、菖蒲性温,开心利窍,去痹除风,出声至妙。


072、柏子味甘,补心益气,敛汗扶阳,更疗惊悸。


073、益智辛温,安神益气,遗溺遗精,呕逆皆治。


074、甘松味香,善除恶气,治体香肌,心腹痛已。


075、小茴性温,能除疝气,腹痛腰痛,调中暖胃。


076、大茴味辛,疝气脚气,肿痛膀胱,止呕开胃。


077、干姜味辛,表解风寒,炮苦逐冷,虚热尤甚。


078、附子辛热,性走不守,四肢厥冷,回阳有功。


079、川乌大热,搜风入骨,湿痹寒痛,破积之物。


080、木香微温,散滞和胃,诸风能调,行肝泻肺。


081、沉香降气,暖胃追邪,通天彻底,卫气为佳。


082、丁香辛热,能除寒呕,心腹疼痛,温胃可晓。


083、砂仁辛温,养胃进食,止痛安胎,通经破滞。


084、荜澄茄辛,除胀化食,消痰止哕,能除邪气。


085、肉桂辛热,善通经脉,腹痛虚寒,温补可得。


086、桂枝小梗,横行手臂,止汗舒筋,治手足痹。


087、吴萸辛热,能调疝气,心腹寒痛,酸水能治。


088、延胡气温,心腹卒痛,通经活血,跌扑血崩。


089、薏苡味甘,专除湿痹,筋节拘挛,肺痈肺痿。


090、肉蔻辛温,脾胃虚冷,泻痢不休,功可立等。


091、草寇辛温,治寒犯胃,作痛呕吐,不食能食。


092、诃子味苦,涩肠止痢,痰嗽喘急,降火敛肺。


093、草果味辛,消食除胀,截疟逐痰,解瘟辟瘴。


094、常山苦寒,截疟除痰,解伤寒热,水胀能宽。


095、良姜性热,下气宽中,转筋霍乱,酒食能功。


096、山楂味甘,磨消肉食,疗疝催疮,消膨健胃。


097、神曲味甘,开胃进食,破积逐痰,调中下气。


098、麦芽甘温,能消宿食,心腹膨胀,行血散滞。


099、苏子味辛,驱痰降气,止咳定喘,更润心肺。


100、白芥子辛,专化胁痰,疟蒸癖块,服之能安。


101、甘遂甘寒,破症消痰,面浮蛊胀,利水能安。


102、大戟甘寒,消水利便,腹胀症坚,其功瞑眩。


103、芫花寒苦,能消胀蛊,利水泻湿,止咳痰吐。


104、商陆辛甘,赤白各异,赤者消风,白利水气。


105、海藻咸寒,消瘿散疬,除胀破症,利水痛闭。


106、牵牛苦寒,利水消肿,蛊胀痃癖,散滞除壅。


107、葶苈辛苦,利水消肿,痰嗽症瘕,治喘肺痈。


108、瞿麦辛寒,专治淋病,且能堕胎,通经立应。


109、三棱味苦,利血消癖,气滞作痛,虚者当忌。


110、五灵味甘,血痢腹痛,止血用炒,行血用生。


111、莪术温苦,善破痃癖,止渴消淤,通经最宜。


112、干漆辛温,通经破瘕,追积杀虫,效如奔马。


113、蒲黄味甘,逐瘀止崩,补血须炒,破血用生。



扩展资料:


评价


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是学习中药的启蒙读物,它以四言韵的形式,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、功能、主治。内容简明扼要,押韵和谐,读之朗朗上口,便于诵读记忆。是学习中药知识的启蒙文言,数百年来广泛流传,深受初学者的欢迎。


但是歌体文字比较简奥,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中药知识,由于该书年代久远,古今词义已有变化;又因四言韵文所限,难免有以辞害意之嫌。
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药性歌括四百味

药性歌括和神农本草经学哪个好

龚廷贤的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比较适合初学者。《神农本草经》<本草新编>也不错本草纲目》,药学著作,五十二卷,明·李时珍撰,刊于1590年。全书共190多万字,载有药物1892种,收集医方11096个,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,分为16部、60类。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,结合作者长期学习、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,经过实践和钻研,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。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,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,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,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,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。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。

药性歌括四百味原文

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歌括辑录

诸药之性,各有其功,温凉寒热,补泻宜通。

君臣佐使,运用于衷,相反畏恶,立见吉凶。

1.人参

人参味甘,大补元气,止渴生津,调营养卫。

2.黄芪

黄芪性温,收汗固表,托疮生肌,气虚莫少。

3.白术

白术甘温,健脾强胃,止泻除湿,兼祛痰痞。

4.茯苓(白茯苓、赤茯苓)附:茯苓皮

茯苓味淡,渗湿利窍,白化痰涎,赤通水道。

5.甘草

甘草甘温,调和诸药,炙则温中,生则泻火。

6.当归

当归甘温,生血补心,扶虚益损,逐瘀生新。

7.白芍

白芍酸寒,能收能补,泻痢腹痛,虚寒勿与。

8.赤芍

赤芍酸寒,能泻能散,破血通经,产后勿犯。

9.生地 附:鲜生地

生地微寒,能消温热,骨蒸烦劳,养阴凉血。

10.熟地

熟地微温,滋肾补血,益髓填精,乌须黑发。